2011年12月1日 星期四

如果你認為你是A咖,就出來創業吧!












文/張凱迪
 

林之晨(Mr. Jamie)

學歷:臺灣大學化學工程學士輔修經濟,紐約大學史騰商學院 (NYU Stern School of Business) 企管碩士 (MBA),主修財務、經濟與創業。

經歷:大三時和同學創辦了電腦零售網站 Hotcool.com 和中文知識管理領導品牌碩網資訊2006 年在紐約創立北美著名旅遊社群 Sosauce.com  3D 遊戲網站 Musegames.com。也曾服務於HSS Ventures 以及 All Asia Partners 等創投基金。

現職:之初創投共同創辦人


憑著有話直說的個性和一針見血的文筆,他在臺灣掀起一股網路革命,
他是Mr. Jamie,林之晨。



1.    請您敘述從畢業到進入職場的心路歷程。

事實上,我還沒畢業就進入職場了。那是大三升大四暑假的事。因為我小時候家住在光華商場附近,也讓我對於組裝電腦非常有興趣,所以我從小就開始學習拼裝電腦,學寫程式。因為我認為能讓電腦依照自己的意志運作真是件很酷的事。我在學代會時,在一位籃球隊學長邀請下一起出來創業。我們當時是想做臺灣的戴爾電腦。在當時網路風起雲湧的年代下,我們很快就募到一筆資金,不過之後在股東的建議之下改做中文的知識管理系統,不過臺灣要到2003年以後消費者才比較習慣於使用電子商務平臺,所以最初我們仍是以B2B(企業對企業)的方式經營,許多大公司後來也陸續成為我們的客戶。到了2004年左右因為SARS風暴的關係,業務上變得很難推動,那時候我剛好也出來創業五年了,身心有些疲倦,希望能到校園再次充電,所以我就到紐約大學史騰商學院攻讀MBA2006畢業時,那時正是美國web 2.0盛行的年代,MySpace的聲勢如日中天,Facebook也還只是一家小小的公司,因此在美國我也和夥伴一起成立以旅遊為主題的社群網站Sosauce.com。不過雖然評價不錯,但是成長的速度不快。後來決定轉型為遊戲公司,利用遊戲方式讓使用者體驗旅遊。不過,做遊戲並非我真正想做的事,那時候回頭看看臺灣的創業環境,當時正逢Facebook在臺灣開始高速成長的時刻,一年內會員人數從五萬變成五百萬。在國外住過的人你就會知道,臺灣那種人與人之間的人情味和溫暖是世界上少有且必須珍惜的。正因為這個緣故,我深怕臺灣網路公司像當年一樣被Yahoo給邊緣化,所以決定從美國回來並成立之初創投,希望能協助臺灣的網路新創公司走出自己的路及推廣正確的網路創業觀。

2. 您當初未繼承衣缽,繼續學醫,反而選擇另一條道路,期間應該遭遇許多困難,又是如何克服?

因為我父母主要是從事醫學工作,多半希望自己的孩子從事穩定的工作。雖然,我父親已經漸漸會開始看我網誌寫的內容,不過到現在父母還無法完全認同自己所從事的事業。但創業本來就是違背大眾思考的事,如果說大家都全部認同你的話,基本上你想做的事可能已經有人做過。而且創業本來就是探索未知的旅程,你如果想成功就必須咬緊牙根堅持下去。


3. 在大學修習的課程是否對從事的職業有幫助?或有間接的影響?是否有推薦學弟妹必修的課程?

  雖然我沒有都修過,不過我會建議大家大學時代可以多修哲學、經濟學、財務分析的相關課程。哲學可以培養你邏輯思考、分析批判跟辯證的能力。而經濟學雖然有些是過度簡化的模型,不過經濟學的訓練可以讓你更了解整個商業世界運行的過程和背後的意涵。此外,財務分析則是讓你能夠從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等財務報表中找出有用的資訊,進而做出正確的決策。
除了課堂的學習外,寫網誌也是個很好的自我修鍊的過程,當初在美國看到兩位推動web 2.0的大師級人物,一位在紐約、一位在矽谷。他們都有個共通的特色:就是他們都寫網誌。的確,放眼歷史上能自成一家之言的大師都有著書立言,才能將其思想傳播出去。其實寫網誌的好處太多了,因為有了寫網誌的習慣,你必須開始大量閱讀,透過大量閱讀可以讓你對於世界的政治、經濟、科技等有更深入的了解;而要維持早上五點起來寫網誌,也可以培養自己的毅力;也因為有自己的部落格,讓自己可以打入其他部落客的人際網路圈中;此外因為有了屬於自己的媒體,也多了許多和異業合作的機會。


4. 大學或研究所期間是否有參與過社團活動?是否有推薦學弟妹一定要參與的社團或活動?

我大學是參加籃球校隊,那時候一週練球三天,雖然訓練的過程很辛苦,不過卻也和隊友們培養出革命情感和兄弟情誼。往往學長站出來要做什麼事,我們都會情義相挺,像那時候我大學時創業就是籃球隊學長找我的。雖然後來大家從事的領域不同,不過我們仍持續保持聯絡,常常給彼此心靈上的支持和鼓勵。
  所以我沒有特別推薦哪個社團,只要是你有興趣且願意投入,在苦盡甘來後能交到一群患難與共好朋友的就是值得參加的活動。把握人生中最後一次能交到無利害關係朋友的機會。


5. 臺大學生也有很多人對於創業很感興趣,不知您是否能提供有志於創業的年輕學子一些建議?

其實我還蠻鼓勵大家去創業的。你看美國兩百多年的歷史,基本上就是一本創業史。透過有創業家精神的創業家不斷開創新的事業,讓美國的科技和經濟一直能維持在領先的地位。那臺灣早期也是創業型社會,所以我鼓勵最聰明的人出來創業而非去大公司上班。因為基本上大公司的制度和組織已經建立起來,不像新創事業是一個未經探索且需要開創新局的過程。像以前的張忠謀、郭台銘都是A咖出來創業,現在我們才能有積電、鴻海等大型的國際企業。不過最近十年來,臺灣還是停留在高科技製造業,缺乏更多有能力的人出來創造新的產業。我覺得只要你是有能力的人才,就算創業3~5年,如果你覺得不適合,一樣可以回到大公司上班。
創業就像是潛水的過程,你戴上蛙鏡和氧氣筒就跳吧。常常有人會問我說,創業不是需要準備好一大堆資金、團隊、技術然後再開始。但我認為那是在開公司而不是在創業,創業本來就是個破壞的過程,需要勇於嘗試和堅持不放棄的精神。如果你想試試看創業,就去五分埔批個貨來擺地攤或是賣參考書也可以。因為創業by definition就是一個trial and error的過程。

6. 最近許多年輕人都想像臉書創辦人一樣,迅速成功致富,不知道您對於大學生畢業即創業,或是先工作一段時間後再創業的看法?
   
基本上,世界上沒有迅速致富這種東西。你認為「富」是什麼?是很有錢?是有幸福美滿的家庭?其實真正的富是對於自己所擁有的事物很滿足的一種心理狀態。你可能沒什麼錢,不過你熱愛自己的工作,覺得很幸福、美滿那就夠了。很有錢又怎樣?難道要整天對著存款一億的存摺傻笑嗎?而且郭台銘他們也不是迅速變成有錢人的,通常都經過辛苦熬了幾年才有現在的成就。就算變有錢了,還是要每天煩惱著哪邊又跳樓、哪邊又失火的。所以找到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努力完成它,就是一種「富」。也並非每個人都要創業,只是這個社會需要更多有能力的人出來創業,才能帶動整個社會繼續進步。而現在正好行動上網剛開始流行,許多的情境都是以前從未有的,所以網路創業比以前多了許多機會。

7. 可以請您分享您從事創投的經驗,並給有志從事創投工作的學弟妹一些建議?

事實上,很少人一開始就設定自己要成為創投,也比較難這樣做。因為要成為一個好的創投,通常是經歷了許多創業成功或者失敗的過程後所進到的另一個境界。你創業久了,如果你對於創業還有熱情,你就可以選擇轉為成為創投。這就像在學校一樣,你要先當過學生,你才可以做研究之後成為老師,因為當過學生也才知道學生怎麼作弊呀!

8.依您的經驗,創投公司在投資一個新創公司時,最看重的是甚麼特質?

以網路創業來說,由於網路業的變動很快,需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和迅速學習的能力。舉例來說,像之前Facebook在臺灣也是突然在一年的時間會員人數暴增100倍,那如果說你沒有這個彈性和執行力,那你可能就淹沒在改變的浪潮中。另外,團隊的溝通和能否在一片混亂與眾多雜音中找到章法也是很重要的能力。簡而言之,迅速靈活的反應和學習能力、在一片失序的市場中找到秩序及團隊合作力是一般創投在投資網路業最看重的特質。

9. 給臺大學弟妹的一句話。

如果你認為你是A咖,就出來創業吧!
在我大學那時候,創業風氣很盛,校園內人人都在談論創業。那時自認為是
A咖的都會想出來創業。去臺積電?那是B咖在做的事。


小編:網路創業一直是我極感興趣的主題。Jamie學長犀利的文筆和獨到的見解以及對於網路創業的熱情我素來十分景仰。很高興有機會能訪談學長,也非常謝謝學長和我們分享的正確的網路創業觀。誠如學長所說的:「我們需要有更多有能力的人出來創業,這樣才能讓我們的世界更美好。」這讓我想起城邦文化創辦人何飛鵬先生所說的一句話:「創業家是這個世界的救世主,創業家為了人類的文明賭上了自己。」如果你看到現在會想把書本扔掉,開始著手改變世界,請讓我向你致意,我們稱你為創業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