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6日 星期五

臺大人畢業前必看的一本書 # 莫忘初衷篇




還記得剛進大學的那些夢想嗎? 現實的無奈是否讓你離夢想越來越遠?
[臺大人畢業前必看的一本書]
無論你是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延畢,或是研究所都該看的一本書。
23段臺大人堅持理想,勇敢築夢的故事,23句臺大學長姐的衷心叮嚀,更多學校老師沒有教的事,就在2012臺大人職場手冊!

[領銜主演]

戴勝益 王品集團創辦人
林之晨 之初創投(appWorks Ventures)共同創辦人
廖文強 詞曲創作人
楊伊湄 三立主播
程淑芬 外資天后
蔡惠茹 公關達人

2011/12/21(三)
職涯中心‧課活組‧活大‧總圖‧社圖‧法圖‧醫圖‧二活Global lounge 歡迎索取!
[限量發行,行動要快!]


2011年12月15日 星期四

傾聽內心,踏實前進













文/傅婉貞
攝影/陳建仲




呂紹嘉

學歷 ▎
           臺灣大學心理系 學士
經歷 ▎
           柏林喜歌劇院 首席駐團指揮
           柯布倫茲市立歌劇院 音樂總監
           德國國家萊茵愛樂交響樂團 音樂總監
           德國漢諾威國家歌劇院 音樂總監
現職 ▎           
           國家交響樂團 音樂總監



前言
    沒有音樂系的臺大,卻有個成為世界知名指揮家的呂紹嘉學長。這不僅說明了,「路,是人走出來的」;也讓我們再一次看到,Nothing is impossible.


指揮之路──傳奇性的轉折,水到渠成的決定

我很幸運,從小就有個很好的音樂環境。我爸爸很喜歡音樂,但因為他小時候沒有機會學習,反而成為了一個醫生,所以他很希望自己的五個小孩可以生活在音樂的環境下,從小就用鋼琴還有好的老師教導我們,所以奠定了不錯的基礎。然而,我並不是一個很早就確定自己要走什麼路的人,所以也是跟著別人一樣升學、讀建中,考上臺大心理系。念了之後,我覺得這不是我想要做的事。

但臺大四年對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它開發了我的視野,促使我去思考並傾聽內心,若沒有臺大的環境,這樣的探尋是會比較困難的。臺大各方面的人才都很多,我交了很多很棒也很喜歡藝術的朋友;這時候,臺大沒有音樂系反而成為一個好處,因為沒有音樂系,所以大家求知的欲望反而會很強,像我參加的都是音樂性社團,如合唱團、交響樂、管樂團等,大家每天在討論的都是音樂,也都非常熱愛音樂。在這樣的環境下,大家互相激勵,而我也因此得到對自己的自信,因為大家都很喜歡聽我彈鋼琴,雖然像是被拱出來做的事情,但很有成就感。就在那個時候,我覺得自己最喜歡的還是音樂,但還不知道自己想要從事哪方面的音樂工作;我雖然彈鋼琴,但若要當個演奏家,當時我自認二十歲以後已經太晚了。

到了大二的時候,我認識了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人─陳秋盛老師,老師是當時台北市立交響樂團的副團長,也是指揮,那時我只是去幫忙彈鋼琴伴奏。然而就在我的彈奏之間,他開始注意到我,後來也很直接地問我要不要學指揮?可能是因為老師從我的鋼琴彈奏中,看出我好像有些「思想」,當指揮的人通常要有巨觀、察看整體的能力,還要有比較強的思考能力和好的音樂性。老師覺得當時我像是在帶著那位拉小提琴的人,有領導的特質在其中。在他給我第一顆種子後,我並沒有馬上了解自己想當指揮的這份心意,後來因為很多朋友簇擁,在臺大開始有機會去指揮合唱團、管樂團等去比賽,也發現自己有進一步學習的需求,所以我就主動去找陳秋盛老師開始學指揮,越學越有興趣,便一路往指揮邁進。

很多人都說我很勇敢,但我不這麼認為,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大一懵懂到大三,這段不短的時間內,心裡慢慢地一步一步走,但每一步都很篤定。當時的我其實很天真,不會去想一些太現實的事情,像以後萬一錢賺不夠,該怎麼養家這種事。我也要很感謝我父母親,他們默默地支持我,讓我在學習時沒有任何一點經濟上的顧慮,可以全心做我喜歡的事。


面對挫折的堅持──愛音樂的心

我是個比較寡言內向的人,但其實人是有很大的潛能的;我不喜歡跟人交際,但在排練的時候,我可能就會變成另外一個人,因為音樂就像是從我跟團員或聽眾之下流過的那道水流或電流,把我們拼湊在一起。這時候的我跟平常的我非常不一樣。平常的我可能偶爾會把自己關起來,不想跟外界溝通;可是在音樂的世界裡,我是期待跟大家分享的。

在音樂路上我也有挫折,我想每個人生命中都會有。人常常有個觀念,會覺得現在這樣就好。但在你選擇的路上,這可是一輩子的事情。像從事藝術的人,要忍受的就是孤獨。雖然表面上你看起來是在接受掌聲,可是藝術的路是很長很孤獨的。尤其像一個指揮,雖然下面帶領了那麼多人,但很多時候你都必須自己一個人忍受孤獨追求的路,不要以為現在好,一切就好。例如在準備一場演奏會時,都是從零開始練習,直到上台演出。這之間每天在練習的時候,有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感覺?沒有的話,那就是一種痛苦的感覺。即使是音樂會結束了,也不可能完全滿意,這也可說是一種挫折。我在追求肯定的過程中,從學習音樂、到稍微有個程度、再到有個樂團可以指揮,當然常常會跌倒,因為競爭非常非常激烈。但重要的是你那顆熱愛音樂的心,通常是使你幾天後又站起來的動力。現在排練的時候,我偶爾也會碰到挫折;畢竟指揮面對的是人,必須要處理很多事情,總有不順心的時候。但最後站在台上指揮音樂會時,我永遠都會有個感覺:一切都值得了。不管之前多苦或多順利,站上舞台那一刻,心裡是感謝的:感謝上天賜給我一個這麼美好的任務,帶著大家一起演奏音樂,跟那麼多聽眾一起分享,抓住一些永恆的時刻。這是非常值得感謝的事,也是讓我面對挫折時可以再爬起的原動力。


指揮的學問──詮釋與溝通

在詮釋樂曲上,我喜歡為耳熟能詳的曲子增添新鮮感。但我並不是刻意去挖大家熟悉的曲子來演出不同風格,而是本來這些曲子就是這麼的有趣,本就有這麼多東西可以呈現。那你說平常為什麼沒有聽到這些東西呢?我只能說,這是那些指揮的錯。一首很常聽的曲子,有時會因為某些旋律太好聽,很容易讓人滿足,就不會去挖掘它的深度。但一首真正好而大家熟悉的曲子,一定本來就有很多東西存在著,只是因為演出太多次,被大家忽視了。我是以一個自然的態度在看待這些曲子,沒有任何故意,因為這些曲子就是跟我說了這麼多話,我就是感覺到這樣子,整個過程非常自然。

有些人稱讚我對樂曲的詮釋和表現,有時會比作曲家祖國的指揮們道地,我覺得這有點過譽了。我只是一個例子,不可能只有我一個指揮如此。音樂運行著自己的美學軌道,有時常常是超乎於民族性、國界或時空的,音樂就是這麼偉大。像貝多芬的第五號交響曲,它一開始的旋律不用多說,就是會震撼你心,甚至用任何話語去說明都是多餘的。就像有一句很有名的話:「當話語停止的時候,就是音樂開始的時候。」音樂是一個最直接的語言、最直接的溝通工具,而這是超乎國界的。作曲家的曲子,絕大部分不是要讓人去讀完一堆介紹之後,才能理解;好的曲子就是不用介紹,也可以打動你的心。而我們指揮做的事,就是去抓住那個東西,把它擴大。詮釋的人就是把曲子真正美的特質挖掘出來,讓它更清楚地一下子就傳達到聽眾心裡去。我覺得這是種「feeling」。當然「feeling」也可以磨練出來,但基本上是不能分析的。我絕對不是唯一一個可以做到這件事的人。

然而,要怎麼將感覺傳達給樂團團員呢?這可能是音樂家的一種天份、一顆本來就存在的種子,而這就是一種「feeling」。隨著你的學習和經驗磨練,「feeling」會越擴越大。你自然就會知道,當面對一首曲子時,雖然好像很浩瀚,但你就是可以抓出它的骨幹和重點,傳達出去。一個好的演出的人,就要能做到這點。

樂團中每個人對音樂當然也都會有自己的想法,而這也是指揮這份工作很難做的地方,所以能在這行存活下來的不多。但話說回來,一個職業樂團團員都會有professional,知道自己的工作和別人的工作是什麼,會去尊重別人。每個人雖然有自己的看法,可是當他夠professional的時候,他就會閉嘴,也會嘗試去做你要求他做的事。一般都會這樣,但並不表示他心裡服氣,所以你還是要給他一個有說服力的idea,讓人真的覺得:沒錯,即使是跟我想的不一樣,但你有你的信服力。歧見會存在,但通常不會有嚴重的衝突,因為大家都有職業性,會先把自我收起來。


對於台灣──希望帶來「慢」的深度

和國家交響樂團合作,其實我到現在都還在發現他們的樣貌與個性,因為我其實離開台灣滿久的。去年接下音樂總監一職之後,才開始比較密集跟他們接觸。我覺得很有趣,台灣是個非常多元的社會,轉得很快,大家天天都有新鮮事。歐洲的速度就慢多了。台灣的好處就是大家反應很快,學曲子也快;而從另一方面來說,我嘗試要去多挖出一些深度。深度是需要速度慢下來的,不是走馬看花地看風景,而是去外面旅遊時看到美麗的地方,你會駐足下來、慢慢走去欣賞,沒有目的。美,是不能有目的的,不是立竿見影或是講求效率。像台灣的教育也常常有個錯誤方向,認為幾個月、幾年就要得到一個成效,像軍隊一樣。但藝術不能如此。台灣有點太講求時間,習慣定下什麼時間就要做到什麼事的規矩,政治方面也很容易如此,所以上上下下很快。

而對於台灣的聽眾,我覺得他們很可愛。因為大家學習精神很強,常常也都是很年輕的學生們來聽,但我們還沒有培養出固定的聽眾。台灣有把古典音樂當成生活一部分的人,但還不夠多,我很想增加這種人。像現在的音樂會,每一場都要做很強的廣告,像打強心劑一樣。有時的確可以成功帶來滿場觀眾,但這樣不算真正的成功。我希望讓大家都會有種念頭,覺得「我就是要去聽一場音樂會!」也不是說場場都要來,但我想培養出心靈上有這種需求的聽眾,這也是我去年上任以來的目標。我們的音樂會都是一整年的計畫,不是零星的一場場,當中的思維是貫穿的,希望可以創造出一種環境和氛圍,再加上一些講座,向大家說明我們在演奏什麼。藉由這些方式,去培養固定的、對文化和音樂有需求的聽眾。

再來,對於台灣培養音樂人才的環境,就我們是一個樂團來說,我們能做就是在合奏的時候,想辦法去吸收一些年輕的音樂學生,讓他們從小就有和管弦樂團演奏的經驗。在台灣學器樂的人,都很注重在獨奏這方面,所以你會發現有很多人演奏很不錯,但一進樂團拍子也不會算,甚至也不會看指揮。事實上絕大部分學音樂的人,最後還是會進入樂團,所以這個觀念需要從小建立。學音樂的人不見得能當獨奏家,能當的人其實很少。而樂團並不是一個讓你沮喪或感到挫折的地方,並非沒有當成獨奏或首席,就是失敗。樂團有自己一套非常豐富的曲目,就是希望培養大家對身為樂團一份子的驕傲,可以感覺到跟大家合奏是多麼美的一件事,甚至比獨奏還美妙。而在指揮上,因為很需要實際指揮的經驗,我們也會盡量看可不可以在樂團方面,在平常的排練就安排年輕指揮來見習,給他們更多機會。


給臺大學弟妹的建議──珍惜臺大,發掘潛力

臺大的大環境讓我很懷念,我覺得這是大家應該要好好珍惜的!真的要好好利用這個在國內獨一無二、有著最傑出的老師和同學的豐富環境。我覺得大家不要把自己封鎖在一個小小世界,要把自己放開,盡量去多接觸各種事物。你們現在十幾二十歲潛力很大,可能有著自己未察覺的部分,所以要開放地去接受各種刺激;然後再靜下心,去聽自己心裡最深處的聲音:你到底喜歡什麼?你到底會做什麼?什麼東西是你做的最好的?聽到之後,你就要篤定,一步一步去走。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我相信一定很多人有音樂天份,而那些人一定也還有很多才能,他不只是可以做一個音樂家。但要選擇哪一條路,是每一個人自己要去決定得。像我自己是覺得我只能做音樂家,沒有其他選擇。

而如果你已經決定要往音樂前進,你要有心理準備。你要有「天真」,不要忘記自己剛接觸音樂的那種喜悅,要永遠記住。另外,你也要耐得住寂寞。這當然不會是條太容易走的路,任何容易走的路也都不會真的是好的路。你要堅持喜歡音樂的心,喜歡到沒有音樂不能活!






2011年12月14日 星期三

遠觀大環境,向自己挑戰

















文/謝東佑



許翠玲


學歷 ▎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 化學博士
           臺灣大學 化學系學士
經歷 ▎
           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哈佛醫學院Brigham & Womens醫院研究員
           大波士頓區臺大校友會會長
現職 ▎
           美國亞培製藥公司 資深科學員
新英格蘭區 臺灣玉山科技協會 理事



 
    這次<2012 Passion Worker臺大人職場手冊>海外特輯能夠順利誕生,真的非常感謝許翠玲學姊幫忙聯絡了幾位大波士頓地區的傑出校友,讓我們能夠邁出重要的第一步,透過海外校友分享的經驗與建議,希望能夠帶給各位不同的觀點。

1. 請您敘述從臺大畢業後到進入職場的心路歷程。

臺大化學系畢業之後,我在中研院做了一年的助理,那時候我對於光能源轉換很有興趣,希望自己將來的工作在實務上對於人類社會能有所貢獻,你看像現在太陽能多夯阿。如果你念的科系跟產業的需求能夠整合的話,就再好不過了。我進了研究所後就想往光化學的方向發展,但當時的研究內容停留在學術階段,加上大環境的需求也有限,讓我有點失望,所以畢業後就轉往生化方面了。

在一個很偶然的機會透過朋友的介紹,讓我跳到傳染病疫苗的研究開發,那陣子我每天從早上九點鐘工作到半夜,一年半內寫了四大本的實驗筆記,非常辛苦。但也因為這個過程我所展現出的決心以及學習能力,剛好當時亞培藥廠需要一位化學出身,但又對醫學微生物學有所接觸的研究員,所以他們就僱用了我。

進入亞培之後,我負責抗生素生產的技術支援,只可惜這個領域的商機已步入衰退期。然而透過這個過程,讓我對於生化藥品的相關製程,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後來我就在公司內轉至麻州的生技部門,支援蛋白質及單元抗體的新藥開發。所以我是一邊學習一邊轉型,雖然花了比較多的精力,但很值得。

2. 在進入職場後,是否有遭遇重大的挫折,又是如何克服?

我在職場上的挫折還滿多的,也走了很多彎路。最大的挫折其實是來自於自己,一方面當時較執著於理想,加上從小到大成長的過程都滿順利的,所以有比較強的ego,我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去除自己的ego。要知道我們過去的成就,有時候反而會限制了未來的發展,讓我們沒辦法踏出自己的舒適圈﹝comfort zone﹞,而且這個現象在學術圈可能會更明顯,因為上面沒有老闆。後來我跟自己說,去掉ego後對我在職場上會是一個利基﹝工業界講求teamwork
not ego﹞。

3. 面對繁重的工作業務,請問您平常都如何管理自己的時間?

我覺得自己的時間管理並沒有很好,像我公司事情很多、社團活動也很忙、自我要求又高,經常沒時間休息。但為了維持效率,我後來就給自己分配不同的時段,像是禮拜六早上就留給自己做運動,不能安排其他的事情,也讓自己有機會沉靜下來。至於社團活動本身就是我的社交生活,所以這個部分倒是還好。

我最近看了一本翻譯書,叫做〈早上3小時,完成一天工作〉,次標題為60種超簡單時間管理技巧〉,原作者是箱田忠昭﹝日本人﹞,我覺得這本書很棒,想要推薦給大家,希望會有所幫助。

4. 在大學修習的課程或參與的社團是否對從事的職業有幫助或影響?是否可以
   分享其中最令您印象深刻的一門課或是一件事?

我大學的社團是〈臺風社〉,因為我喜歡倡導理想,社團裡面有很多關於領導能力的培養訓練及關懷社會的主題,我們的座右銘是「試誤的勇氣,年輕的心」,這句話對我影響深遠,我一直到現在都還秉持著這樣的態度,面對人生,對我幫助很大。印象最深刻的一門課,應該是心理學吧。

5.在剛出國留學之際,最讓您感到難以適應或是最需要時間調適的是?您又是如
  何順利克服的?

這點我非常同意范學長所講的研討會上self-presentation的情況,因為我們從小的學習環境,比較缺乏練習表達自己想法上的訓練,我們的學生比較沒有機會在公開場合發表言論,除非是那些常常參加演講比賽的同學們,否則很多人都不太能夠適應西方這方面的文化,再加上用的又不是自己的母語,而且臺灣的教育環境也讓我們的學生比較沒有自信,所以又更困難了。至於如何克服,我也是日積月累,特別是透過研究所時期的訓練後,慢慢克服。

6. 是什麼樣的動機,讓您想投身於臺大海外校友會的活動與發展?

我一直都有參加社團活動,大學時候參加臺風社,研究所時當華人學生會的會長,在公司也被邀請擔任當地科學組織﹝SigmaXi﹞的會長。來到波士頓與大學助教相認後,就被找進來幫忙臺大校友會的活動,我覺得社區﹝communities服務是一種成就感,這裡讓我加強自己做人處事的能力,也交到很多好朋友。

7.在負笈海外的路上,是否有哪位對您影響深遠的人物或作家?是否可以分享
/她激勵您的一句話或是精神理念?

對我影響深遠的人物很多,但對我影響最深的應該是我博士班的指導教授,我很佩服他的風格。他經常教導他的學生們:所研究的內容不一定就是將來事業上會做的,然而我們所學的精髓就像是一把鑰匙,要學會如何運用它去面對未來的各種問題與挑戰。像他自己的實驗室裡面,物理、有機、無機、分析等四個化學分支都有做,並與化工系、生化系計劃合作。探討的主題是一樣的,只是透過不同的方式去尋求答案。

8.台大學生也有很多人對於出國留學相當憧憬,不知您是否能提供他們一些建
議?

我覺得要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而且出國在外要肯吃苦。跟大學時代比較起來,我出國後吃了不少苦。重要的是自己的心態必須積極正面、時常自我激勵,可能我是一個fighter吧,不讓現實的挫折給擊倒,去嘗試、去挑戰,越挫越勇、能縮能伸。

在美國留學就業,我告訴自己除了增加專業知識外,更要學習西方的民主精神、社會文化等,融入當地的社會、保持開放的心態,接受很多不同的想法,不要限制住自已。

9.給臺大學弟妹們的一句話。

試誤的勇氣,年輕的心!

2011年12月12日 星期一

突破自我,培養自己的競爭優勢



















文/劉正青





蔡惠茹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
             英國西敏寺大學行銷傳播碩士

經歷:香格里拉遠東國際大飯店行銷公關部專員
台北晶華酒店行銷公關部經理

現職:台北晶華酒店行銷公關部協理



前言:外文系畢業的她,從飯店業的基層做起,短短幾年之內,就從公關專員到協理。她樂於學習新事物,勇於接受挑戰,突破自己,加上良好的語言能力,讓她更具有競爭優勢,比別人擁有更多機會看到不同層次的世界。

1.    畢業即入飯店業,從顧客服務到公關

當時念外文系畢業,大部分的人會去當英文老師、做翻譯工作、進入科技業做業務,也有同學直接出國念TESOL(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在畢業之前,我仔細想過自己的出路,我覺得人只要旅行,就會需要一個落腳的地方,因此我想飯店業不會是夕陽產業,而當時台灣的飯店業也需要具備良好語言能力的人才,所以我透過學姊的介紹進入遠東飯店。

在遠東飯店的第一個工作是顧客關係服務(GRO-guest relations officers)GRO很強調的是語言能力,除了入住退房辦理之外,部門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接待VIP,剛進去不久,我就接待了四大天王,之後接待過許多名人像是湯姆克魯斯,看到那些感覺離自己很遙遠的人出現在自己的眼前,一開始會怯生生,但之後自己可以很自在地和這些名人交談。除了接待工作之外,我還負責香格里格飯店集團的常客計畫,這部分主要是維持和飯店忠誠顧客的關係,我們也會定期舉辦雞尾酒派對,邀請客人參加,藉此與客人有密切互動,在派對中對於台北的文化與遊覽去處必須瞭若指掌,而自己在辦活動之前也會做一些功課,了解國內外發生的事情以及異國文化,準備自己要和客人聊天的內容,那段時間也算是蠻用功的,自己應對進退能力也快速地培養起來。在這份工作當中,客人以及飯店內部的同事有許多都是外國人,很多書信往來或是交談都必須要使用英文,因此在GRO的這半年英文說和寫方面的能力也快速進步,而也比在外文系的時候要來的深跟廣。

2.    出國不僅是知識學習,更要學習獨立自主

GRO待了半年之後,我被調到公關部門做專員,當時自己進去的時候也不曉得公關部門的工作內容,剛開始先幫忙蒐集市場資訊、做簡報,幫公關協理下廣告、排廣告cue表,也努力練習寫新聞稿。

在遠東飯店工作了兩年多將近三年,當時想要出國充實自己,也覺得自己對於公關業有著很濃厚的興趣,所以在選擇碩士課程的時候就朝媒體和行銷方面尋找,也因為念的是外文系,對於歐洲是十分憧憬的,而自己非常喜歡倫敦,所以在看了許多學校的課程計畫之後選擇到西敏寺大學(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念行銷傳播(Marketing and Communications),課程內容很廣泛,包括了業務策略、廣告、公共關係、消費者行為等等,有了工作經驗再出國念書,在課堂上真的會發現上課內容和工作是可以連結的。而出國念書,學的不只是知識,更多的還是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以及適應環境的能力,而在英國念書用英文做簡報的訓練對於我目前的工作幫助很大,讓我不管是用中文或是用英文簡報都能侃侃而談。

3.    公關工作多元且刺激,反應得夠快

在碩士畢業之後,剛好我之前的主管進入晶華酒店工作,之前很多人脈的耕耘都在這個行業中,最後還是選擇進入飯店業,回來之後接任晶華酒店的行銷公關部副理,部門的工作包羅萬象,包括召開記者會、中英文新聞稿撰寫、舉辦大型晚宴、參展、對外洽談做事宜、飯店行銷活動規劃、市場資訊蒐集、飯店歷史資料保存等,公關部門的工作內容是很多元的,和大家想像中的飯店公關可能不太一樣。這個行業真的十分高壓,即使現在週末可以休假,我們還是要隨時和記者保持聯絡,因為有時候媒體可能會臨時需要資料,我們必須要盡快去協調各個部門蒐集資料,統整之後給媒體。這是一個很刺激的行業,加班已經變成常態,發生突發狀況之時,也要第一時間了解狀況之後站出來發言;我們董事長是一個非常講求效率的人,在開完會之後,經常必須在一兩天內做出成果,所以我們和各部門的溝通聯繫必須要很暢通無阻。

4.    公關人員對外發言,講求效率且須誠實

身為公關從業人員,必須要非常了解自己的產品,對我們而言,飯店就是我的產品,必須要很了解飯店的歷史、文化、行銷活動以及產品行銷點等各項重要資訊,而面對媒體記者發言時一定切中要點,因為記者們都很忙,所以必須要在三分鐘甚至是一分鐘之內講完,這些技巧都是需要磨練的。

此外在面對媒體的時候一定要誠實,絕對不可以杜撰,不論是好事或是壞事要及時出面說明。面對不好的事情時,一定先要冷靜下來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和各部門的溝通聯繫也必須是暢通的,在自己的心中要快速的整理,思考自己面對媒體時要如何說明、如何撰寫聲明稿,我自己都是用三句話就將重點說明完畢,避免他人有其他的發揮空間。

5.    培養語言能力與寫作能力,讓你更具競爭力

在外文系修的課程對我有一定程度上的幫助,外文系培養了我的語言能力、思考能力、以及文化美學的概念,外文系教的不只是英文,我們也必須要修其他語言,也要念東方與西方文學,在大學所念的這些課程能夠幫我我更了解其他國籍人們的思維與文化。這幾年晶華酒店不斷拓展業務,不僅在飯店外開設許多餐飲據點、跨足精品事業(麗晶精品),同時也買下了全球性的品牌-麗晶(Regent),因此接手許多國際性的業務,真的發現在國際上若想要與人競爭,語言能力必須要夠強,因此學弟妹一定要好好培養自己的語言能力。

身為公關人員,寫新聞稿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訓練,必須要讓自己的新聞稿很出色,內容要清晰有條理,而且寫出來的新聞稿需具有行銷價值,標題要有新聞點,才能夠吸引記者的目光。公關除了練習寫新聞稿之外,面對媒體的技巧也是能夠在工作之後訓練的,其實我的個性本來並不是一個真的很外向的人,以前剛開始主持活動也必須要先擬講稿,但是經過多年的磨練以後,現在只要自己的內心了解這次活動的方向,不用寫稿也能夠直接上台侃侃而談,這些面對媒體的技巧都是可以訓練的。

6.    公關必須具有創新能力,更要有高EQ

晶華是近年來全台灣擴展最快的企業,特別是在國際觀光業的領域中,是許多名流巨星青睞的飯店。因此隨時都要有創新能力,每年都要推出不同的活動,我經常也會跟部門同事有動腦會議,透過大家討論激發出不同點子,如果每個活動辦的活動都一樣,就沒什麼意思了,像我們今年的中秋節月餅,就請到了日本的電視冠軍甜點主廚為我們製作,在質與量上都具有一定水準;而國外知名的電視節目要到台灣拍攝時,也是我們積極爭取合作的對象。公關必須要有創新能力並且要跟市場腳步與時俱及。

除了創新能力之外,從事公關業最重要的一點是:儘管心情再怎麼低落,面對媒體來電與採訪時必須要保持開朗的心情,要經常笑臉迎人。通常我們在面試新人時,除了語言表達能力之外,表情也很重要,要給人舒服的感覺,容易發怒或是容易沮喪的人可能不太適合從事公關工作,高EQ以及冷靜沉著在這份工作之中非常重要。

7.    努力耕耘,必定會有很大的收穫

想從事飯店業與精品業公關方面的工作,必須要加強語言和寫作能力的訓練,而從事這個行業,除了要培養應對進退之外,必須要具備較強的抗壓性,而最重要的是要有認真學習的態度,不管是在學校或是出社會工作,一定要隨時充實自己,學弟妹在大學的時候就應該要培養這種認真學習的態度,在自己的領域中努力的耕耘,將來一定會有很大的收穫。

2011年12月11日 星期日

故事,從這裡開始




















 
文/郭彥均




黃心健

學歷 美國Pasadena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藝術學士
              芝加哥伊利諾理工學院設計碩士與博士候選人資格
              臺灣大學機械工程系 學士
經歷

              故事巢工作室創辦人
              天工開物公司的創意顧問
              文化大學的駐校藝術家
              任教於多所大學的互動多媒體設計課程
現職

              於「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數位內容碩士學位學程」擔任專任副教授,
              並負責該校《數位藝術中心》的推廣與策劃。



機械系出身,到美國攻讀藝術學士回台後,黃心健學長寫下了跨領域也可以有無限可能的故事。在台北花博期間一手打造了夢想館,還讓參觀民眾有了虛擬昆蟲的互動式情境體驗,他是黃心健,要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說自己的故事。

1.     請您敘述從畢業到進入職場的心路歷程。

    我在畢業後到美國念大學和研究所,主要是在設計這個領域;後來畢業後,發現自己喜歡多媒體這個領域比設計多一點,於是在這個領域中,從接觸多媒體光碟再把觸角再延伸到遊戲。不過,在這之後,發現遊戲的訴求的主要是娛樂,而我想要再進一步追尋更深刻的內容,於是直到今天便投身藝術創作,直到今天為止。

把變化也當成工作的一部分

 我想要分享的是,從畢業到職場這段期間,除了在尋找自己想做什麼之外,
其實也是在尋找自己「應該做什麼」。真正喜歡的東西其實不會在那裡等你,而是要找的。我覺得我們的社會越變越快,以前到退休可能同一份工作都是做同樣的事,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甚至令人懷疑現今我們所知的工作的形式是否還會存在。但是我覺得這樣的變化是正向的,應變的方法就是把變化也當成是工作的一部分,主動的去適應、調整自己;因此我說這樣的改變是正向的,就是把世界的改變變成由自己主導,即每個人都有主導性。

社會新鮮人一定要具備的三個條件

    主要有三點,第一點是要有負責任的態度;第二點則是有因應變化的能力,也就是要清楚變因是什麼,學會把變因納入計畫中,才能夠隨時應變。第三點就是,要「學習不變的知識」。所謂「學習不變的知識」就是指一些非技術性的知識,例如學軟體,不是只重視character rigging等等技術相關的知識,因為這是花時間便可以學會的東西;真正要學的事是像美感、理念這一類的東西。因為它不好學也不好複製,但是卻很受用,可以接受時間考驗,因此我想新鮮人應該去學會這樣的東西,讓自己更有價值。

2. 在成為藝術工作者後,是否有遭遇重大的挫折,又是如何克服?

   就我的看法認為,挫折和挑戰是一體兩面;如果可以以正面看待挫折,那麼挫折就會是一種成長的契機。我覺得不用說「克服」,因為當改變已經是常態時,你自己就每天都要做一些改變去適應。從這裡看來,把挫折看成是挑戰時,就會引發下一個突破的機會。所以我覺得嘗試去「接受」的認知是很重要的,舉個例子來說,有個叫作史汀的知名歌手,曾經就被問到當他製作一張專輯時,什麼時候算是完成的時候?史汀回答:「錢花光的時候,就是專輯完成的時候。」這就是「接受」挫折,把它視為挑戰的認知。一旦你讓自己改變去適應,就會發現事情是可以無限的想下去的。

3. 台大學生也有很多人對於創業很感興趣,不知您是否能提供有志於創業或是成為創意工作者的年輕學子一些建議?

   要創業首先應該要具備兩個因素,第一點就是要喜歡創新,儘量在別人已有的創造之外,做不一樣的嘗試和突破。第二點就是要想什麼事是最有趣的、最好的。所以,在這兩點之前,首要的事情就是先了解的特質,知道自己喜歡或擅長、適合什麼。此外,也要多方的去認識其他領域,其實有時候創意的來源很難說,不一定就只出現在你最熟悉的領域,有時候,在不確定的領域,就是因為你要自己去摸索嘗試,反而能得到相對較大的自由度,激發出更多的創意。

4. 在最初名氣未打響之前,您是如何成功行銷自己,將產品推廣出去?

   與其說行銷,我覺得滿足自己,讓大家也覺得很好是第一步。滿足自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因為是做自己有熱情的、真正喜歡的事,所以在過程中就會有動力可以一直繼續下去;當你對一件事表現出很大的熱忱時,別人也會感受到,就會更有說服力。因此我覺得,只滿足客戶的東西不代表是一個好東西;雖然有時候在商業、工作考量上不能完全依照自己的想法,但是我覺得在可以的限度內適時的盡量做到滿足自己,這件事是要時時提醒自己的。

5. 在大學修習的課程或參與的社團是否對從事的職業有幫助或間接的影響?是否可以分享其中最令您印象深刻的一門課或是一件事?

「專業」就是在幫助你成為更完整的人
   印象中台大修課時,在修傅佩榮老師的〈哲學與人生〉和體育課太極拳這兩門課時,透過一些哲學的討論得到很多關於人生的啟發。我在大學時得過兩次書卷獎,事實上,大學就是在學習某個領域的「專業」,而「專業」就是在幫助你成為更完整的人;所以,無論喜歡或不喜歡的課,我都會要求自己百分之百的投入,所以每一堂課我都很專心,其實過程中你會發現,當你很認真的投入時,每件事都會是啟發。

  我認為今天社會的瓶頸就在於「用本科的知識解決本科的瓶頸」。今天的事變得很複雜,要解決就必須要用到兩三個領域的專業。舉例來說,當我今天去一個聯合的設計展佈展時,也會去注意其他領域的設計,無論是產品、平面或工業;要去看所有的東西,藉由觀察其它事物,把自己的興趣最大化。我覺得現在的年輕人多半都只吸收高於自己的東西,這樣很可惜,其實壞的東西也要看,要能夠去思考從壞東西中有什麼好的可能性,這樣一來所有的東西都能夠吸收到養分了。

 6. 身為一名藝術工作者,是否可以分享您在藝術這條路上作過什麼樣的練習和努力,抑或是受過誰很深的影響,而從中歸納找尋到自己所屬的風格?

  我在美國時,有一次製作CD-Rom的案子,剛好跟著名的大師Laurie Anderson在同一個團隊,很榮幸有那次機會跟在大師身邊學習,那真的是一個很寶貴的經驗,就是跟在大師的身邊,看著天才怎麼思考和創作。

    這個經驗從中獲益良多,因為思考的東西有時候是難以言說的,也難以追蹤那樣的過程,所以跟在大師身邊直接目睹那樣的過程,可以聽到Why是很難得的。因此我很鼓勵同學,如果有可以跟在旁邊學習的機會就要努力爭取,好好把握,一定可以從中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7. 村上隆在《藝術創業論》一書中認為,要對抗強勢的歐美大眾文化的流行,首要的努力方向便是找出自身在地文化的優勢。日本有「宅文化」的特色,就您的看法而言,台灣最無可取代的文化特色為何呢?

「所有的東西都是被發現的」

   就我的看法而言,創作者就寶貴在「把所有的事物創造出來」。例如《哈利波特》創造出的魔法世界,其實就是英國的日常生活;而韓劇《冬季戀歌》也是描寫韓國的當地生活。與其要舉出台灣最無可取代的文化特色,不如說「所有的東西都是被發現的」。我現在在進行的作品,就是透過重建台灣舊式建築,把它們做成可以拼湊的圖案,回憶自己小時候的生活。

問自己在做什麼事時是快樂的

    我覺得台灣的建築很有趣,有很多對外的開放空間,例如陽台、鐵窗和騎樓等等,這些對外呈現的居家場域,都是一個推測那戶人家生活的窗口;所以只要細心觀察,其實可以有很多的想像空間。因此要回到我之前說的,要問自己在做什麼事時是快樂的才是重點,一旦你找到了,就可以一直延伸下去。

8. 面對繁重的工作業務,請問您平常都如何管理自己的時間?

  設計這項工作總是超時的,它沒有一定的工作時間,因此無法排出一個既定的時間表。我一直工作下來的經驗的感想是,藝術的工作是熟能生巧的,因此我都會大概的憑經驗估計自己需要花多少時間完成一件作品,在那段時間內就盡量去做。這個時候喜不喜歡你所做的事情,就會決定那件事給你的感覺;如果只是為了催促而做的事總是不會很輕鬆,如果沒有真心的接納一件事,那麼所有的事都會變得很繁重了。

9. 「故事巢」的創辦心得,以及之後的期許和努力方向?

   我希望藉由故事巢,慢慢的讓大家了解「永恆」的概念。我覺得,如果凡事只考慮到暫時性、短暫時間內激發出來的東西,那麼自己的生活也會變成是暫時的。市場上有很多的科幻電影,但是只有那麼幾部,可以在很多年後仍然留下來不被淘汰。那些電影為什麼會持續被人們喜歡呢?電影中的人物穿著、場景、道具,在今天看來都是過時的款式了,由此可見,電影中一定有什麼東西,是經過時間考驗後仍舊有存在的價值的。永恆,就是在多年之後,仍然會覺得一件事是值得存在的,我想說的就是這樣的概念。

10. 給台大學弟妹的一句話。
   學著去認識自己,了解自己。
    只有當你知道自己要什麼的時候,才能讓別人也真正喜歡。要學會客觀的觀察自己,避免充耳不聞。有一些方法是可以嘗試的,例如:
訓練自己的觀察力

    我聽過外國一個著名的大師在他的演講中說,每個人每天都要做聽覺訓練。就是藉由把自己放空的狀態,什麼也不想,專心的傾聽周遭的聲音;除了這個以外,我平常也會訓練自己的視覺,把所有的東西每個細節都仔細的看一遍。做這樣的訓練很有趣,你會發現自己聽見的或看見的,其實都只是表面的一部分;有時候,你甚至以為自己看到了,但其實沒有。因此可以多做這些感官的練習,讓自己對生活中的事物更深入一些。

花時間與自己相處

    這件事很重要,但是卻常常會被忽略。我們今天的分工已經把每個人的認知切割得很片段,每個人就像一個小齒輪,努力的運轉著,卻看不見整部機器的樣子;所以要學會花時間獨處,從中去回憶、感受,找回自己的情感源頭,慢慢的,你就可以找出自己根著的地方,然後找出自己的能力可以放在世界的什麼地位,讓世界變得更好。




2011年12月8日 星期四

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文/賴芳如




廖文強

學歷: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學士
             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研究所

經歷:音樂創作人(福茂公司)


前言:
    第一次聽到學長寫的畢業歌第一天,我就停不下來地聽了一遍又一遍。每一首歌,每聽一遍都有不同的感觸;真誠的聲音,精準的字句,耐聽的旋律。他慢慢累積創作,從生活中擷取靈感,一步一步,努力地朝著自己的夢想邁進,不管得了多少獎,獲得多少肯定,他都還是那個很真的廖文強,唱著他發自內心的歌。


1.請學長談談進入音樂創作的心路歷程:
契機
    我從小就有嘗試在寫歌。因為我有一個大我五歲的哥哥,當我小學時,他上高中參加吉他社,我每天看著哥哥彈琴唱歌,於是也開始嘗試學寫歌。我寫的第一首歌是在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雖然那時的作品是非常不成熟的,但也是一個開始。國高中時,我就開始聽一些爵士樂藍調和流行音樂,那時比較喜歡創作一些沒有人聲的演奏音樂。不過,在準備大學推甄的時候,我寫了一首「農夫之歌」放在備審資料中,但沒有直接錄製;嚴格來說,到了大一,我才創作並錄製了第一首有詞有曲的歌,放上網路平台上與大家分享。之後得到一些回應和鼓勵,使我開始覺得自己或許能朝這方面做下去。

參加比賽,磨練自己
    由於我從小就沒有過接受專業的音樂教育,既沒有學吉他也沒有學鋼琴,頂多參加合唱團,不知道要怎麼開始。幸好網路上的資源很豐富,能幫助我自學如何錄音和製作。很幸運地,大二上學期的時候入選了第一屆簡單生活節的音樂甄選,那時覺得很開心,因為我的起步算是滿晚的,然而卻能在幾百首歌中被選中,這件事大大地鼓勵了我,也給了我繼續做下去的勇氣。但是接下來的一整年都沒有什麼突破,終於我發現如果不走出去,就不會有任何改變,因此在升大三那年報名了很多比賽。原本我很怕參加比賽,因為我不是很有自信的人,怕自己不夠好參加比賽讓別人知道到時候沒有得獎的話會很糗,也會打擊自信心。但我那時告訴自己,就當作是衝一發!如果衝了之後什麼都沒有,那就乖乖念書吧。非常幸運的是,我參加的比賽都得獎了,名次也都還不錯,像在福茂唱片舉辦的校園金曲」中得到男演唱人獎,以及從所有組別中挑出的福茂唱片特別獎;另外還在兩岸青年交流歌唱賽得到第三名這是在全台灣選出二十組人馬,再加上全中國大陸選出二十組人馬的對戰)。

參加「超級偶像」節目
    參加比賽能讓別人看到你,也能因此認識一些業界的人認識業界的人之後就有機會去做更多的事情。大三那年還有一個轉捩點,就是參加超級偶像」。那是一個巧合,因為那時的公司想新開一個電視節目,性質類似棒棒堂大學生了沒,需要網路上各式各樣的人來參加。我因在網路平台發表音樂創作而被找去試鏡。然而試鏡之後,公司認為我比較適合參加超級偶像,就要我去報名,還要多找幾個朋友來參加。因緣際會之下,參加了一陣子的節目錄影,得到許多寶貴的經驗。

絕對不能閉門造車
    當然,就算大三時參加的比賽全都沒有結果,我應該也不會就這樣放棄音樂,但當時還是得給自己一個破釜沉舟的決心,才能有所突破。我身邊也有些創作音樂的朋友,經營著屬於自己的音樂世界,但有滿多人不太敢去參加比賽,不敢走出去。我覺得從事音樂工作的人可以分成兩類:一種是對自己充滿自信,到處尋找表演舞台的人;一種是像我這樣比較沒自信,但又想從表演的過程中肯定自我的人。我認為不可以因為自信不足就不去參加比賽,而把自己給侷限住,這樣會損失很多機會。現在有兩種類型的比賽:一種是各大專院校吉他社自己辦的比賽,這種比賽最大的優勢是可以認識一群年紀相仿又熱愛音樂的朋友,成為未來一起努力的夥伴;另一種就是商業性質的比賽,由唱片公司或電視公司在後面推動,參加的話比較能認識業界的人。很多人常在大專院校的比賽得獎,但沒有進入業界的機會;他身邊有很多類似的夥伴,但是因為沒有接觸商業性的比賽,於是遇不到貴人可以拉他們一把。所以要知道自己參加比賽能夠得到什麼,當然能不能進入業界不一定與實力呈現正相關,很多時候關乎運氣問題。但不管怎麼樣,別因為害怕或沒自信就不敢往外走,一旦將自己綁住就不會有機會。

    舉例來說,我有一個朋友,他一心想寫出一首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歌,一定要一鳴驚人。他就這樣閉關弄了好久,終於出現一首滿意的作品,於是就報名了大專院校的歌唱比賽,結果卻沒有得獎,於是被深深打擊。很多台大人都有這樣的問題,覺得自己很棒很好很厲害,一定有能力做些什麼,而且要等萬事俱備了才走出來面對其他人。但是你如果沒有隨時看看別人做了什麼,不時常與外界比較看看自己到了怎樣的程度,只是一味閉門造車,想做到完美才敢出去,這樣很容易打擊得來不易的自信。我認為在嘗試的過程中就要慢慢往外走,有些朋友會很怕被人看到自己失敗的糗樣,想等到完全準備好才走出去,但你知道自己未來只會更好,所以永遠不會有完全準備好的一天。因此最好隨時讓自己接受挑戰,參加比賽除了可以瞭解自己的實力到哪裡,更重要的是可以看到別人有哪些值得學習的地方。

製作實體Demo
    一路走來,從大一開始寫歌參加比賽,到碩一碩二,我就是不斷地在燃燒自己。其中比較有趣的是在升大二的暑假,我自己做了一張demo的實體小專輯,整個暑假都在弄這張專輯。那時很多事都還不懂,所以成品沒有很理想,但那就是一個年輕人熱情的結晶。這股熱情幫助我去做很多事:為了要把CD賣完,要自己去地下街賣唱,自己架網站來賣CD,接很多表演來宣傳,這些都是很好的經驗。我現在也還在繼續努力做自己的東西,至於紅不紅的問題,就到時候再說。努力地做,燃燒生命,但也要給自己設立一個停損點,如果只是走一步算一步,永遠不會有強勁的動力一旦設了停損點就不斷向前衝,衝完如果失敗,再來想失敗要怎麼辦。我覺得我出去參加比賽的時候,能學到很多自己關在家錄音時學不到的東西,所以願意走出去接受外界的考驗真的很重要。


2.請談談這一路上遭遇最大的挑戰或挫折?

    我最大的挑戰其實是論文。學生身分是一個保護傘,比較沒有經濟上的壓力,你可以放手去做很多事情而不用擔心會餓死。但是念書寫論文寫歌錄音準備表演等等,所有的事都需要時間。尤其是論文,不是只是利用零碎時間就可以完成,它和做音樂一樣需要長時間的專注投入,所以當這兩件都需要長時間投入的事情碰在一起就會很辛苦,尤其是當我晚上有表演的時候,下午根本不可能寫論文。要完美地兼顧兩者,對我來說其實有難度。

    另外我覺得要投入音樂創作最大的問題是人脈和人情有時候別人願意幫你,但你好不好意思敢不敢讓人家幫?像我現在是獨立製作,經費上比較拮据,很多東西沒辦法砸錢去做。在這過程之中,如何溝通如何低頭,都是一種挑戰。我覺得台大人有一個問題就是不知道怎麼低頭,因為大家在某些領域上都算滿成功的,至少學業上是如此。而我自己一直都不是學業成績頂尖的人,我的高中大學和研究所都是用申請上的,並不是靠課業成績,所以我比較知道做不好是什麼感覺,也比較能接受做不好這件事,也因此比較願意低頭。做音樂有時不是只要自己喜歡就好,畢竟如果寫的歌大家都不喜歡,無法引起共鳴或迴響,那做音樂還有什麼意義呢?而如果要追求大家喜歡,就要知道別人怎麼看怎麼想,並在自己和大家的想法之間做個妥協,容納別人的意見。當然不是別人說什麼都好,這樣最後會變成毫無個性。而是要有妥協也要有自己的堅持,適度就好。也就是說,在保留自己的堅持之外,還要保持虛心學習的心態。


3.請問最大的成就感來自於什麼呢?

    其實我算是一個生平無大志的人。每次我表演完,看到台下的朋友們開開心心,我就很高興了。看到大家喜歡我的歌,甚至我的音樂能讓他們有感觸對他們有意義,我就非常開心。其實我辦表演也不是以賺錢為主要目的,排表演能賺的錢其實真的不多,要像是新生音樂會這種大型的表演才能賺到錢。我的主要目的是讓大家開心來玩,甚至會要求店家將票價壓低,因為我不想造成大家的壓力。現代人連買一張正版專輯都會猶豫了,何況一個月看一場500元的表演呢?花下去就很心痛,就算是我也一樣。當然,大家都愛錢,但是你拿了多少價碼就要給出那樣水準的表演。所以你要知道自己有多少實力在什麼樣的水平能做什麼樣的事情,如果現在一個公司拿十萬元請我,我可能不太敢接;不過像是新生音樂會,我確定我一定能拿出水準之上的表現,能夠讓校方覺得物超所值,就應該沒問題。這種東西就是你搞砸一次,以後就沒機會了,不過每次都還是要戰戰兢兢全力以赴。


3.請學長談談對於課業的看法?有什麼課程讓你印象深刻嗎?

    我的課業成績一直都沒有特別不好,但也一直無法名列前茅,所以只能努力去求取這兩者之間的平衡。不過我想大家既然都進台大了,就不要浪費台大的資源,台大有很多好課很多大師。像我自己是一個比較喜歡思考的人,大三大四時也修了一些可以刺激思考的課,比如說聖哲與英雄,這堂課介紹了一些辛棄疾之類的中國古代哲學家。我選課從來都不會考量成績甜不甜,而是看到有興趣的就選了,也不會太在意通識領域或學分,所以我的學分數應該超過畢業學分滿多的。大學四年修了很多和本科系無關的課,像是文字學和聲韻學;又比如我對藝術領域有興趣,就修了人類系開的族群藝術與文化,介紹了一些國外原住民的圖騰;我們系上的推廣導論」也滿有趣的。

    另外我選修了性別學程的兩性關係」〈現在改稱性別關係」〉,可以讓你思考一些之前沒有想過的問題,看到社會上一些被人們慣性忽略的現象。也去旁聽愛的哲學,但老師是很虔誠的牧師,我個人因為是學社會科學的,比較偏向社會建構的論述,這和神學之間有一些拉扯,所以聽了幾次課之後,我就沒有再去了。還有珍禽獸學」也很有趣,我完全沒有生物背景還是選了。上課認識了一些好玩的動物,例如餅乾龜跟鬣蜥等等。不過我其實有點期待上課會講到獨角獸或是尼斯湖水怪之類的。

    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競技傷害治療,這門課需要醫學背景的程度超乎我選課時的想像。因為如果不知道人體的那些骨頭和肌肉的名稱以及它們的位置,就很難跟上進度。不過我還是硬撐過那學期,每堂都出席考試就硬背,拿了七十幾分。有時候還是要考量自己的能力到哪裡再去選課。我還有去上了幾堂國發所開的兩岸政經關係」,教授是退休的政府高官,上課會講一些國家發展秘辛,我聽得很開心。但是那時正值選秀節目在周五進行彩排,所以我被迫經常缺席,最後只好停修,算是滿可惜的一門課。

    每個學科在講述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時,都會有不同的想法和見解。多去看一看聽一聽,對自己會有幫助,尤其是學社會科學的人更是如此。不同領域其實也有環環相扣的地方。或許那些課堂上的知識你兩年後就忘記,但是見識會變廣,而且有時候去嘗試一些你本來覺得做不到的事情也滿有趣的,比如說去修一些研究所的課,或是你完全沒有相關背景但是有興趣的課。

    台大有很多很棒的資源,不管是好課好老師還是好用的無線網路所以不要只窩在自己的系館交誼廳,要多去走走看看,不須拘泥於自己的科系,盡量去碰觸所有你感興趣的東西。因為大學教育真的是通識教育,這些課程不會讓你修完就馬上變成非常專精的學者,如果要很專精應該是在研究所時做的事情,所以趁大學時就多方嘗試吧!


4.請問您的大學所學,對於您的音樂創作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認真過生活選課也是上課也是。認真過生活這件事會對音樂創作有很大的幫助。如果你沒有辦法靜下心來看別人在做什麼靜下心來聽自己想要什麼,你就沒辦法寫出作品來。認真地面對所有的過程,認真選課修課寫歌,持續接觸不同的東西可以給自己新的刺激而且當我修的課程是我有興趣的但沒有背景知識作後盾,我一定會更努力去弄懂它就算最後成績沒有很亮眼,還是能從中獲得些什麼。

    我從來不在意成績好不好,我比較在乎能不能學到東西。因為如果我未來要走音樂這條路,那麼課業成績對我來說就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這四年我能學到什麼。所以我能很放心地去修一些可能成績不是很好看,但我修得很開心的課。當然每個人的考量都不同,如果有推甄研究所或是申請國外學校的打算,對於成績這件事當然要比較注重。所以大家要先知道自己要什麼,才知道要怎麼去選課怎麼取捨。


5.請問學長在大學時有參加社團嗎?社團對你最大的影響是什麼呢?

    我大學四年沒有真的加入過任何社團,因為我內心還是對附中的社團有很強的羈絆,想說高中時社團都玩得那麼好了,大學時就可以做自己的事情。不過與各音樂性的社團都還是保有密切的互動,比如說吉他社詞創社流行音樂歌唱社等,他們有時候找我去做一些經驗分享,有時候我也去看他們表演,或他們來看我表演。雖然名義上沒有入社,不過實際上也參與了很多,認識很多朋友,算是地下社員。

    社團能讓你認識朋友。我覺得大學時一定要交一群很好的朋友。像我現在已經在接觸工作,工作時你比較不會找人家出去玩,而且就算你自己約人,別人可能會覺得你是不是想藉機要求什麼或是攀關係之類。就學期間的朋友對未來是很重要的,因為出社會之後如果一直只活在商業考量中會非常痛苦,要有真心的朋友能訴苦才行。尤其我自己非常害怕跟上級溝通害怕跟任何與我有利害關係的人溝通或主動聯繫,我很怕他們覺得我動機不純,就算我只是單純想跟他們分享一些東西,都可能被解讀成你是不是希望我多幫忙你一些。我不想被誤會,但是又很想交朋友,因此很矛盾。大家還是趁在學期間多多結交好朋友吧!


6.對於想從事相同工作的學弟妹,學長有什麼建議呢?

先知道自己要什麼
    我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適合的地方,當你知道自己適合什麼的時候,就要努力去做。以我而言,我知道自己非常喜歡做音樂,那如果連我這麼喜歡的事情都沒辦法做好,怎能期待其他事能做得更好呢?因為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所以一定要百分之百地努力。同時,也要適度留退路給自己,比如說念研究所。當初我會繼續讀研究所,一方面是因為我覺得系上所學的東西討論的一些現象很有趣;另一方面,如果未來音樂工作真的沒辦法持續的話,我還是必須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去獨自面對很多事情。

    如果學弟妹真的想投入這一行的話,要先搞懂自己想要什麼。有人喜歡創作詞曲,就不要逼他去做表演;有些人只想好好唱歌,就不要逼他成為創作型的音樂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知道自己是什麼,努力去做,如果做得不好,沒有關係,繼續努力,但要記得給自己一個退路,如果哪天做不下去了,要有權衡之計。我自己的夢想是能夠完全靠做音樂維生,這很難,因為線上的音樂人都是前三名,落到第四名就沒有工作可以做了,就算你是五百萬人中的第四名也一樣,因為所有的工作委託都會找前三名。這是非常殘酷的一件事,但這就是現實。所以專業的詞曲創作人或是表演者,他們要純靠做音樂維生是很困難的。不過因為這是我的夢想,所以我努力,但我也知道如果無法達到這個目標,我就必須放下自己的驕傲去面對現實。

留下退路,但要全力以赴
    因此我的建議就是:記得給自己留退路,接下來就全力以赴。我覺得目前我看到最重要的東西是人脈,你要有一群能一起成長共同切磋與檢討的夥伴,你也需要能拉拔你的貴人,而這是可遇不可求的。但你如果想要得到這些,你就必須要走出去讓大家看到你;同時你要知道自己已經做了什麼,也不能完全沒準備就走出去。雖然永遠沒有完全準備好的一天,但是每個表演每個發表每個比賽都要拿出當下最好的自己,即使你知道未來一定會更好。唯有這樣,你才能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運氣好的話也能遇見貴人。


7.請問學長覺得大學跟出社會最大的差別是?

    雖然我還不算是完全出了社會,但就我目前觀察到的,應該是學生可以犯錯,社會上不能犯錯!被當可以重修,但今天你如果把一場表演搞砸了,之後就沒有了,而且你的名聲會臭掉,一旦臭掉就永遠沒有下一次。所以應該要趁學生時期多累積一些失敗的經驗,學生時期參加比賽沒有得獎沒關係,等到出了社會,如果一次作品發表沒有很好的成績,人家就會在心裡給你打分數,覺得你不過爾爾,那就沒有機會了。做好自己,再努力讓別人看到你的好,才有機會站上自己想要的舞台。


8.給台大學弟妹的一句話:

    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後悔;做自己喜歡的事,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這件事對我來說非常重要,我想每個人在人生中,總會經歷一些不喜歡自己的時刻,會羨慕別人,會覺得自己怎麼有那麼多難以接受的缺點。但若想活出自己的人生肯定自己的價值,你就必須先接受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才有辦法讓別人喜歡你。我一度很討厭自己的聲音,很想像蕭敬騰楊宗緯或是邦喬飛那樣能唱嘶吼的聲線。但是一旦我開始討厭自己,就沒辦法做有自信的事情做我自己的音樂了。大部分的人知道自己不要什麼,卻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所以就用刪去法,慢慢地找出來自己喜歡什麼吧!

    要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有兩個層面:一是去塑造自己;二是接受自己是什麼樣的人,而一切前提都是建立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上。另外,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後悔,因為後悔或感到遺憾的話,就沒辦法繼續向前走下去了。想想自己從中學到了什麼,接下來就繼續邁進吧!

    簡而言之,知道自己要什麼就努力去做;做了之後,就不要後悔;如果做不好,就改變自己;改變不了,就接受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