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傅婉貞
楊伊湄
學歷:
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
臺灣大學國際企業系 學士
經歷:
活動主持人
三個月的藝人
現職:
電視台主播
前言
演藝圈初體驗的甘苦談
大學的時候想要賺錢,因而接觸了很多種工作。一開始從補習班與家教做起,後來因緣際會下,接觸到展場主持的工作。當時因為我在微軟實習,微軟有很多的產品和展覽會需要人力去promote;可能是因為要cost down,他們就找了我這種便宜又好用的工讀生去主持。因為剛好是在很大的電腦展中主持,因此讓很多人、很多廠商注意到我,主持的工作逐漸增加。因為剛好符合我的專長,所以就一路做下去。
但這份工作其實很麻煩,大家都會覺得你是個show girl,因為你穿的跟show girl一樣;不會有人注意到你為詳細介紹產品所付出的努力,包括熟記繁複的工商與產品資訊,以及掌控現場氣氛。李嗣涔校長曾說過我當show girl很浪費,但這兩份工作並不相同,而且我的薪水是show girl的四五倍之多,我並不覺得浪費。後來我的機會越來越多,例如幫忙觀光協會出國宣傳、和藝人吳宗憲、小鐘等主持市政府的晚會。因為我便宜、好用、配合度又高,接觸的場子越來越多,被發掘的機會也增加,後來就被瑤瑤、吳克群和溫嵐的那家經紀公司簽下。
其實一開始經紀公司就已經和我討論好的未來規劃,而「台大十三妹」的新聞是在這之後才出現。這個新聞其實對我滿不利,它扭曲了原先規劃好的方向,十分可惜。公司本來說要把我培養成另一個陶晶瑩,成為能說、知性又敢講的主持人。但時不我予,媒體開始炒作,創造出來的形象設定跟我們之前預設的很不相同,也很難去矯正,導致我成了炒作下的犧牲品;而公司也是以眼前的利益為主,所以也曾把我帶去壹週刊拍一些比較不好的照片;甚至也曾遇到雜誌告訴我:「我們這一期的封面是大S,但如果妳願意穿這件衣服,我們就把她換掉。」但我實在沒辦法接受,這才發現,原來光鮮亮麗都是這樣換來的;原來,在這個地方,靠自己的實力是沒有辦法做什麼事情的。這個舞台真的很喧嘩、很繽紛,但就是沒有我的位置。那時候的我很灰心,所以只在演藝圈待了一百多天便離開了。
挫折成為轉機──轉考新聞所
那個時候,我真的不想繼續待在演藝圈。那是個非常講究機運的地方,雖然每個地方其實都有這種傾向,但在演藝圈就會特別強調外在。我並不喜歡從「十三妹」這個角度出發,但也完全沒辦法擺脫掉這個形象。不能掌控自己的公眾形象讓我很不開心,也因此很討厭記者,覺得媒體是一個很糟糕的行業。不過也因為如此,讓我興起了去讀新聞研究所的念頭,想看看一切會有什麼不同。因此我在去年九月報考研究所,離開公司。考研究所的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我的自卑;覺得自己臭名在外,不會有公司願意用我。當時甚至覺得假如沒有考到研究所的話,可能就沒有出路,一輩子只因一時的失足而找不到好工作、好生活。
所以我想去念研究所,讓世界忘了我,等我畢業之後,或許又有另外一片天。因此我當初是以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心情在準備,連過年也不回家、同學打電話來也都不敢接,覺得自己好丟臉。
阿Q的加油打氣──精神勝利法
要說考研究所有什麼訣竅的話,我覺得就是不要看輕自己!很多台大研究所錄取率都很低,低到讓你覺得自己簡直就是去陪考的。但是,你就要相信自己是萬中選一的那個人!像我比較喜歡用一些比較「變態」的方法給自己打氣,我稱為「精神勝利法」:比方說去刻印章,寫著「台大新聞所」,然後到處蓋章,念過的書、寫完的考古題全都蓋。另外,那時我也有參加補習,看到補習班貼了一整排的榜單,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立刻幫自己也做一張,上面寫:「恭賀本班楊伊湄同學考上台大政大新聞所雙榜首!」然後貼在書桌前。我的方法都很阿Q,可是能讓自己覺得很快樂。坦白說,準備研究所的過程滿痛苦的,充滿很多困難、很多不確定性;而且有些研究所考完筆試之後還有面試,讓人很容易就想放棄。但訣竅就是讓自己「無論如何都不要放棄,盡全力打完這一仗!投降就是輸一半!」不管用什麼方法,都要給自己足夠的意志力來撐下去。有時候,考試就是靠那股「氣」,氣衝上去了,就覺得其實事情沒有那麼難。
另外,我自己很喜歡做筆記。應試時,大家都帶補習班的講義去考場複習,而當我一拿出自己做的講義時,就把其他人都嚇得半死;因為我很用心,筆記做得非常精美。這也是一種精神勝利法:雖然心裡緊張得要命,但外表還是要從容不迫,用氣勢壓過別人。
得失難料,機會難得!
考上研究所之後,幾家媒體報導我考取的消息,其中也有蘋果新聞。我當時很生氣,還打電話到報社。因為他們報導說:我去考新聞所,是為了想朝主播和記者邁進。但我根本沒有說過我要當主播。但也是因為這個報導,被三立的長官看到,就問我願不願意去他們公司。命運真的很奇妙,當時我因為這個報導而很不開心,但也是因為這個報導,讓我得到新的機會。我覺得三立也很大膽,五月二十七號面試我,六月一號就讓我去上班。雖然我本來打算要好好專心念研究所,但我毫不猶豫就答應去了,因為我覺得機會不等人,要當機立斷。出國交換、進演藝圈,還有準備研究所,已經讓我比起同屆的同學們晚了兩年。這是個好機會,公司也尊重我想念書的意願,而且如果我想「漂白」回來,這會是個很快的方式。但因為我以前完全沒有任何經驗,也不知道怎麼採訪寫稿,一頭栽進去其實非常痛苦。我六月一號進去,十一號就去跟記者跑新聞,七月一號就開始當主播播新聞,八月一號就有自己的小專題,進展非常快。只是真的很累,連六日都要上班。常常在公司待到半夜一點,繼續留下來,一個人念書到三四點。雖然痛苦,但好不容易考上了,我絕對不會放棄,堅持把它念完,就算要花上比別人更多的時間也很值得。
管他台大不台大,好好做就對了!
在新聞界,因為公眾人物比演藝圈少,競爭反而更激烈。像我的新聞播出後,可能就會有別的主播在他的臉書上抨擊我。甚至在還沒開播時,光是「三立錄用我」這件事,就被很多人亂罵。他們其實什麼都不知道,甚至也不會在意實力的問題,就會直接覺得「你是憑什麼得到這個機會?」坦白說,我開始一進去遇到很多挫折,什麼都不會,要一直低頭學。但我覺得腰桿子就是要放軟一點,不要把自己當主播看;我不認為我是主播,我是個很菜的記者;而且我也不會去求曝光率。
在演藝圈的競爭可能是演戲角色的競逐,在新聞界的話,則會有收視率的壓力;我甚至不知道競爭對手是誰,但每天的收視率數字跑下來就是這麼現實,輸贏非常清楚,所以你也只能把新聞做好。在這裡,就算你長得比別人漂亮、比人家年輕、擁有台大學歷,這些都沒有什麼用,收視率還是輸別人。而且有時候媒體的報導、別人的想法、自己的外在,其實跟你的成績都沒什麼關係,這就是新聞界比較現實的地方,所以你就是把事情做好。雖然我現在星期一到日都要工作,但我也不想抱怨,因為這種機會現在若不把握,之後一旦面臨其他的人生規劃,比如婚姻與小孩,機會又更少了。
我們公司之前六月有在學校招募「超級主播」,那些人被光環吸引進來,夢想著坐上主播的位置,但之後才發現落差很大、機會很少、錢也很少,競爭很激烈。他們很不能適應,覺得自己是來當主播的,怎麼可以當記者跑新聞,每天被罵?但我覺得,在職場上,不需要講求高原則的標準,台大人也不要有台大病,那樣會侷限自己,其實很不利!講到職涯規劃,「不侷限」是個很重要的觀念。
而且,我覺得職場上最大的震撼就是「學歷無用」。學歷只是一張紙而已,除了在第一份工作的面試有作用之外,其他時候就是被用來踐踏的。所以你倒不如別把台大學歷掛在嘴邊,以免被別人當成目標。不管是不是台大畢業,我照樣跟人家哈腰問好,把該做的事做好。在工作中,會遇到來自各處不同的人,記得別擺出高姿態,要懂得低調沉默、謙卑一點。不然「槍打出頭鳥」,他們一定會拼命挑你的錯、說你的閒話。有的時候,有些成果明明是靠自己努力得來,但旁人很容易說「為什麼你可以?憑什麼?」這種話來挑戰你。那麼該怎麼辦呢?就努力做給人家看吧!
我剛進去三立的時候,沒經過職前訓練,直接開始工作,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努力去學。一開始要寫電子新聞稿,這和普通的新聞稿很不一樣,而我對於寫法毫無頭緒。所以,我會去廢紙簍撿別人丟掉的稿子,看其他人怎麼寫。有時候不是他們不願意教你,也不是我不敢問,只是大家都很忙。新聞台的工作就像在打仗一樣,你問問題也會擔心耽誤到別人的時間,所以自己要學很快、學很勤,機伶一點。
高薪,應該來自於高實力
我非常贊成「有實力,就該去賺取應有的待遇」。現在很多人都嚮往高薪,可能會被社會大眾認為是眼高手低,但我覺得眼高手低也沒什麼不好,反正你一定會遭遇挫折,慢慢去現實中磨合就行了。我覺得被「巴頭」還不錯,因為在還沒出社會時,整天關在學校裡,尚未見識到工作的辛苦,對未來有太多幻想是無可厚非。剛出社會,大家都希望能擁有四、五萬元的月薪,這是可以勇敢去追求的。但你要知道,高薪就是代表很多的付出,或是很強的實力;努力或實力不夠,你就會在被現實打擊後,再自己學會一些事情。只要不要太好高騖遠,學著跟現實妥協的話,你會學到很多。每個行業都很辛苦,沒有什麼工作是好賺的,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迷惘的突破──多嘗試!
這時候的大家因為看不清自己的優缺點,也看不出現在的機緣,都會很惶恐,其實我也是一樣。不同的是,大家是在徬徨要做這個、還是做那個;而我是因為很徬徨,所以這個也做、那個也做!這樣其實有點糟糕,像是神農嚐百草一樣;但其實我就只是比別人更勇敢地跨出那一步,比別人站在更近的距離去看清那目標。我們都一樣徬徨,因為要認清自己的方向,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人生必勝秘笈──差異化
我覺得我在大學時學到的東西,在職場和人生上都有幫助。像國際企業系很大的一部分是在念行銷,而行銷是無所不在的。行銷的重點就是「觀察」和「差異化」。我覺得這兩個概念是很常用到,但也沒有到非常實用的程度。比方說,當看到便利超商的廣告和促銷,或看到一些新聞,妳就可以利用觀察去分析它。當然可能無法利用這些技巧去賺大錢,但起碼生活會比較豐富而精采。另外,台大帶給你的技能,有很多是屬於精神層面的;我們的教授常說:「你來這裡,畢業後可能帶不走什麼;但你出去的時候,整個人就是不一樣!」這就是我想提的另一個重點:「要讓自己差異化」,不要在畢業之後,你和同學們通通都一樣。像我在大學的時候,因為人家做的事我也做、人家沒做的事我也做,多方嘗試,這就造就了我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
增進口才方程式──Teamwork+求知慾
我覺得增進口才最快的方法,就是在團體合作之中,去訓練妳的邏輯思辨能力。不論是大學中為了報告或作業組成的利益團體,或是考研究所時的讀書會,妳在團隊和別人的思路交會,訓練自己的遣詞用字、邏輯、鋪陳等,都會是很好的練習,對研究所的論文考試來說也是很好的訓練,這些都會成為你在文章中的脈絡。有些很會講話、擅長演講的人,口才不一定就很好;像辯論出身的人很會與人一來一往地交鋒,但他不一定有辦法將話說得好聽。口才好也包含了自我行銷,如何包裝自己的思想並說服別人,讓別人接受你的想法,這也非常重要。另外,我覺得求知慾也是一個重點。多去吸收新知、了解社會時事和國內外脈動,這樣至少能豐富你談話的資料。有些人很會講話,但內容空泛,那也沒用。我覺得多看書、多看雜誌很好,而且這一點大學生一定做得到。
大學的準備──累積實務經驗+交換學生
有些人因為害怕職場而去念研究所,我覺得那不太不可取。若大學時期沒有任何打工經驗,對職場一定會感到害怕,所以我很鼓勵多實習、打工,讓出社會的緩衝期變得更長、更順遂一些,才不會一開始就「硬著陸」。因為你在校園裡,看到的都是天下、商周、遠見雜誌裡面那些大企業家,你永遠以為你會站在他們旁邊;但事實不是如此,你可能進了那家公司工作也看不到他。所以我覺得累積實務經驗很重要,一來對你自己有利,二來人家也不會把你當成菜鳥大學生。不管在什麼地方,「欺生」──就是欺負新人、新手,都很常見。要是你又學得不快、很慢上手的話,你就很容易被人家刁難。在實習的時候,就可以好好訓練一下自己的抗壓性。另外,你至少也可以先透過實習,判斷這家公司的風格你喜不喜歡,像我當初去微軟實習後,發現我不喜歡他們的企業文化,就可先劃掉一個選項。
另外,我覺得出國交換很不錯。我能夠考上新聞所,跟我出國交換的經驗很有關係,因為這個經驗是在面試對答的時候,可以好好利用的資源。像我當時去美國就觀察到他們有線電視的生態,這就可以應用到面試中。當然,你去交換的時候也要好好觀察體驗,而不是去那裡玩個半年一年。而且是你們現在的資源和機會又更多了,不像我們當時名額很少。特別是針對經濟或時間上沒辦法到國外念書的人,或者是你認為自己無法工作兩三年後再出去讀書的人,如果可以給自己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去國外當交換學生,學到的東西並不會比較少。
交換學生,顧名思義就是你要跟他們的學生做一樣的事情,其實不是去玩,而是可以學到很多,文化衝擊很大。再者,如果你想要出國留學,也要衡量一下效益有沒有那麼大或是那麼必要,如果沒有的話,那倒不如先去交換,畢業後在找工作時,你就可以告訴人家說我有出國交換的經歷。我們擁有的台大學歷已經夠好了,除非你是在向更高階的人應徵更高階的工作,否則國外學歷在一開始找工作的三四年,真的不會有太大幫助。
我那時候是去北卡羅萊納州大學,因為華人很少,所以跟當地學生就相對熟悉親近,了解到很多新事物,像是對企業、教育、文化、社會、政治都會有煥然一新的想法,回國彷彿換了一個新的頭腦,成為一個新的人。
給台大學弟妹的建議──「清楚目標、累積經驗」
我覺得大家一定要想清楚你每一步的目標、想要的東西是什麼,並評估它的效益。像我自己之後還是想要進外商公司工作,但在新聞界的這幾年,我就會想三年後要帶走的是什麼?是什麼樣的經歷,還是什麼樣的人脈?而這些東西未來在哪個領域比較實用?
很多台大學生最常做的打工就是家教,但坦白說,我認為家教其實是對職場最沒有幫助的一個工作。雖然錢是賺得很快,但也沒什麼幫助。我覺得打工不要去計較多少薪水,但一定要看有沒有學到東西。即使是端盤子也好,你可能藉此學習到那家企業的文化,還有服務背後的意涵與要點。因為大多數台大人可能都沒有經濟上的壓力,所以就多接受點挑戰吧!多方嘗試、讓自己忙碌一點,要不然四年過去覺得很空虛的話,多麼可惜。當初趾高氣昂地進台大,不就是為了要有一番作為嗎?怎麼會淪落到大三大四學的東西都說不出來?當然,把行程表塞滿的大學生活不見得是最好的,可是如果你們系的出路不是很有保障、很確定的話,相信你畢業之後一定也很徬徨。所以一定要累積自己的經驗,做出自己的差異性。即使之後你跟一樣優秀的人站在一起,你就是不一樣!
人生很長,我覺得為了一份好機會,不要錢去做都可以。我之前有訪問過阿基師;學傳統技術的人像木工、油漆工、廚師等,通常是三年六個月就可以「出師」,可是阿基師做了八年,而且都沒有領薪水!為了這份工作,他還去兼了三、四個差。而也是因為這份堅持,換來他現在的成就。就像我之前說的,好高騖遠不是不好,但你若衡量一下實習的機會不錯,雖然薪水沒有那麼高,還是可以去爭取。像我有同學是萊雅的約聘人員,我當初也鼓勵他繼續做。因為若之後公司開新職缺的話,你一定會是最接近的那一個。
另外,我覺得不要把學歷看得太重,社會上其實很多人都在靠關係。你不能選擇自己的出身背景,但你可以努力去累積人脈。看到那些家境優渥的人,你或許會覺得很不公平,但那樣的人畢竟不多,而且妳或許也可以努力讓自己的小孩成為擁有優渥背景的人。至於出社會的第一份工作,我覺得很重要,很值得你蹲很久慢慢找、慢慢等待機會,但不一定要進大企業;有時候進大企業沒有什麼發展性,你做的就是很routine的工作。但不管做什麼,即使是枝微末節的小事,記住,你就是要認真把事情做好。
給想進演藝圈的學弟妹──不可惜,但也不容易
我覺得學弟妹若想進演藝圈,沒什麼好可惜的。舉例來說,現在大家很喜歡去考公務員,因為是鐵飯碗,但我倒覺得考公務人員才可惜,一輩子就那樣了。其實進演藝圈沒什麼可惜不可惜的,要是你可以劃下一片江山也很棒。不管怎樣,不管做什麼,走出好成績比較重要。但要進演藝圈,你得看看自己是什麼料;並不是外貌出色就能有很好的發展。我們現在說的「五姬十三妹」,在演藝圈中都不算特別出色。對台大人來講,我們的學歷、聰明才智是我們的實力,但到了那樣一個完全以外表為重的地方,你很難拿著你的短刀對別人揮舞。但若真的進去那個環境的話,自己本身擁有的才能絕對不要放掉!進演藝圈可能會很挫折,但我覺得不用灰心,也不用把話說死,畢竟以主持來說,的確是需要世代交替。檯面上很多大哥大姊都做了好一陣,怎會都沒有新人取代呢?但進去的話,一定要慎選經紀公司,不然很容易吃虧。眼睛要睜大,要知道自己的才能。不然你即使露身材露到一個極致,也不過就只是那樣。要演戲、唱歌,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給想進新聞界的學弟妹──熱情!熱情!熱情!
因為現在媒體環境已經嚴重惡化,要進來的話,一定要有很大熱情。在這裡面,實務和理論很不一樣,你現在已經無法為正義發聲,每天被新聞趕著跑,沒辦法去揭發什麼社會黑暗面了。在新聞界的話就是每天抄報紙,在報紙界的話就是每天跟著大家,看有什麼事情就跟著做什麼。而且現在的新聞很重視獨家,但每天社會上發生的事件就只有那些,所以若要做出差異化,你就得做一些冷知識或是生活小常識。無奈是必然的,但你真的也沒時間去做一些有深度的新聞。這種情形有辦法被改變嗎?很難,但你還是可以從小處著手。比如說,之前吵得沸沸揚揚的置入性行銷,現在你可能還是會因為公司政策的關係,必須去採訪那些商家,但你可以做到在內容上、影像上完全不提到那家店;甚至進行訪問時,你不去問廠商希望你問的問題,而是問一些你認為社會大眾必須知道的事。雖然就大環境來說,一個人的影響有限,但你可以從你能下手的地方開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